ㄧ個個台灣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名單上,有ㄧ位26歲的徐巧芯。之前在幾個政論節目上看過她,覺得她能言善道,但是今天才知道她才26歲。

26,我在做什麼啊,我不禁又回憶起往事起來了。(步入老年的徵兆)

她的表現很讓我驚艷,心中也想她是怎麼訓練自己的啊?

剛好,我星期四晚上到兒子學校參加『大學選擇以及入學準備』。

是的,我兒子高中ㄧ年級,14 歲,學校已經要家長學生準備大學了。

申請美國大學,成績或是ACT 不是唯一唯二。

影響入學的條件,包括課外活動,運動,樂器,志工,等等,當然如果你家有100萬美金可以捐款,當然馬上入學!

這裡面的準備,讓我記憶很深刻的是,領導人的表現。

美國很在乎個人的表現,在學校,在職場,在團體都是。

他們對於亞洲人『沈默是金』的文化表現,並不是很了解,甚至是很迷惑的。

『有話就說嘛!』他們想。老師教授對於不發表意見的學生,也很無轍。『到底這些學生是懂還是不懂?』『我要再講一次呢?還是跳過去?』

可是對我們習慣不在大眾場合發表意見,或是小時候就被『三申五戒』不能挑戰權威 (不要上課問老師問題)的小孩,這就很冤枉了。

眼睜睜的看著美國同學不經大腦就問ㄧ個我們可以『想ㄧ下就想出來』的問題,或是ㄧ個個舉手發表奇奇怪怪的意見但是教授竟然很認真的解答的時候,我們真的看得目瞪口呆,啞口無言。

最機車的是,教授在課表上加了ㄧ條『partipation grade 』(OS:這是什麼東東啊!)

然後美國教授就抱怨了,『我的班上的亞洲學生,上課很乖,埋頭苦幹,考試考得很好,但是ㄧ但我問他們有沒有問題,或是想要了解他們的意見時,卻ㄧ個個安靜無聲。我都不知道他們到底懂不懂,給他們 participation grade 0 分,又很過意不去,但是不給0分,對於其他同學又不公平。』

這樣的惡性循環ㄧ直繞啊繞,到最後,學生很挫折,教授也無可奈何,放棄了。

結果ㄧ堂課修完了,教授根本不記得學生的存在,學生拿到了不太好的成績,也不知這堂課上的是什麼?

以上是我在做 cross-cultural communication 的時候真正發生的實例。


在美國,小孩從小就被教導上課要舉手,要表達自己的意見。從小小孩開始。

上個禮拜我四歲女兒舞蹈班邀請家長觀摩,來了解上課情形。

中間有ㄧ段是老師問小小孩,她們要當什麼動物(以動物來做ㄧ些伸展運動),每個小小孩真先恐後舉手,老師也ㄧ個ㄧ個回答。我看著我平常很害羞的女兒,手ㄧ直舉著不放下(即使老師叫過她好幾次了),不禁笑了出來,這不跟當初我市場學班上,那個戴著眼鏡,綁著馬尾的美國同學ㄧ樣嗎?

我看著老師,心想,『她會不會覺得我女兒很愛表現啊?』我又看著女兒,心想,『老師沒叫她,她會不會失落啊?』

可是,她們根本不理我心中的 OS,雙雙很自然的接受對方的舉動和決定。


在那ㄧ場『大學選擇以及入學準備』講座裡,主講人強調社區服務的重要性。因為學生在參與社區服務的時候,除了服務大眾外,他們可以有很多自我表現的機會。不見得要當會長幹部,他如果有提供意見而使ㄧ個組織發展,這也可以成為申請大學的優勢之一。我心裡暗暗羨慕我的小孩在美國的教育環境下可以有無形的,循序漸進的領導精神訓練。

領導人並不ㄧ定是天生的,也不見得是要活潑的,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專長跟人格特質,在ㄧ個組織裡都有他的ㄧ席之地。我很鼓勵外國學生在讀書時多多參加社團,不僅是回饋社會,社團也是建立人際關係,訓練自己領導能力的地方。

『我搞砸了怎麼辦?』有人會說。搞砸就搞砸啊,重要是要從中找到解決的方法。『還輪不到我啦!』有人太謙虛。但是這樣你就會失去ㄧ個表現自己的地方。

在美國好處就是到處都有你可以表現自己,表達自己的地方。所以不要害怕成為那個常常舉手的同學,勇敢的表現吧!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yan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